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场军议令王旭的想法出现动摇,蜀道天险有太多不可掌控的因素存在,他仔细回想,甚至发现历史上的曹操和刘备都为夺取汉中付出过惨痛代价,哪怕是在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
如果代价真的过高,荆州是否能承受
如果决策失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该用什么办法稳定局势
这是萦绕在王旭心里久久挥之不去的疑问。
这个代价不单单是将士们的生命,还包括无数孤儿寡母需要安置抚恤,包括荆州会出现大量质疑他的声音,军队层面、官吏层面、普通百姓层面、门阀士族层面……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出问题,甚至于激化固有矛盾,引发离心和动乱,带来诸多无法预料的后续影响。
王旭把这些东西归纳起来,发现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势力的急剧发展和扩张。
如今的荆州势力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单凭小团体就能维持稳定的零陵郡,而是有整整十一个郡、幅员辽阔的庞大体系,内部和外部的方方面面都变得复杂,各种矛盾和隐患盘根错节。
简单点说就是荆州势力最紧迫的需求是稳定的大后方,暂时不适合通过改革来肃清内部和外部存在的隐患,但不发起汉中之战就没有大后方,也就没法着手改革,而这些隐患又直接影响到西征汉中是否能成行,此等形势便犹如俗话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旭为打破这个死循环,独自在家里思虑了好几天,最终找到了破局的核心关键,那就是汉中必须打,而且只能取胜,不能失败。
如今荆州将领有夺取汉中的能力,时事大局也有利,排开实际作战中的战术层面不考虑,那么战略层面的最大风险就是——兵力。
倘若只依靠两万五千步卒去攻打汉中,形同于在战略层面先假定自己能在战术层面取得史诗级的胜利,其本质是种带有侥幸心理的赌博,如果输得起,偶尔倒是能搏一搏,如果输不起,前方就是深渊。
当王旭确认沮授和蒯良等人的建议是问题关键,他便立刻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一是遣人给刘璋送去大量金银珠宝,并写信表达说:刘焉有谋朝篡位的心思,因而不得不征伐,但刘焉已经病逝,便没有继续打仗的理由,因此不愿两家再兴刀兵,而目前荆州军意欲攻打张鲁是打算为荆楚战役里的阵亡将士复仇,用以稳定荆州内部的情绪,同时也可以为刘璋扫除仇敌。
事实上这封信的内容本身不是特别重要,无论刘璋信也好,不信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璋需要从王旭的态度中看出荆州军暂时没有打西川的想法。
刘璋与他爹刘焉很不同,他为人温和仁慈,但胆小多疑,缺乏智计和军事才能,他最大的心愿在于保境安民,若生在盛世或许能成为好官,但无法做乱世里的雄主。
如今刘璋面临着益州内部的动荡,内心又极为惧怕荆州,这封信只要令他感觉到荆州军暂时不会给西川带来威胁,他就能得到心理安慰,或者说逃避的理由,何况他本身也早就希望张鲁死掉。
这方面的问题最终解决得很顺利,算是把兵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一半,因为消减敌人可能的援军就等同于自身兵力增加,而真正令王旭绞尽脑汁的还是另一半,也就是自身的不足,不过,他没有料到自己会突然得到上天眷顾。
早前随同孙策去江东送聘礼的王凯、王雄和徐晃等人安全返回了荆州,同时还带来孙坚的口信。
“据闻刘焉已死,若子阳欲取汉中,我必同时起兵攻打刘繇,为子阳扫除东边威胁。”
这对王旭来说,当真是天大的喜讯,孙坚选择同时开战便意味着他能抽调豫章兵马,且荆南四郡的驻兵也能酌情抽调,单是防备蛮族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兵力。
发起汉中之战的客观条件自此成熟,得到密令的各郡兵马无不是迅速往襄阳集结。
此后不久。
北方传来好消息,郭嘉顺利抵达河北并与袁绍结盟,而刘繇那边的假郭嘉也死得很漂亮,谍影部众用盗贼的尸体伪造出刺杀大戏,顺利蒙混过关,凡是参与此事的谍影部众也受命返回襄阳,今后虽然会受到监视和限制,但终是能安享富足,陪伴家人儿女共度余生。
与此同时。
北方的郭嘉从谍影那里得知荆州形势后,附带着送来密信,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对于王旭来说却彷如定心丸。
“主公!为了天下!不惜一切代价!”
公元一九六年四月末。
荆州军立起讨伐米贼的旗帜,正式发起汉中战役。
西征大军对外号称十万,实则不到十万,包括荆南四郡抽调的一万、豫章郡抽调的一万、江夏郡一万、章陵郡的五千、江州抽调的一万青龙骑士并一万精悍步卒、上庸驻兵一万及近卫铁骑一万,外加众将亲卫部曲。
治中从事沮授暂代军师。
奏曹掾蒯越担任参军。
兵曹掾陈登和主簿王凯随军。
兵曹从事公仇称执掌后勤。
典农中郎将杨凤率领一万新兵及征调的数万民夫负责押运粮草辎重。
金曹掾桓阶、仓曹掾刘先、簿曹从事桓纂代掌将军府事。
徐盛坐镇襄阳,负责继续操练新兵、征召兵士和维系襄阳安稳。
各部兵马顺利在上庸城汇合。
王旭以张辽、黄忠、管亥三员大将为先锋,率领五千精悍步卒及各自亲卫,合计八千人先行在前开路,主力大军则相隔半日出发,进军汉中郡的重要门户——西城。
此举瞬间震动天下。
尚且与吕布在徐州鏖战的曹操接到密报,顿时慨然长叹,禁不住漫步走出大营,来到不知名的土丘凝望着西方久久不语,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吟诗一首,借以表达内心的不甘,同时又有对旧友的赞赏和钦敬。
孙坚得到消息时正巧在军营忙着准备出征,待看完密信,立时便爽朗大笑。
“值此时机竟然也敢倾力死战汉中,子阳果真英雄也!”
江东刘繇、淮南袁术、河北袁绍、幽州公孙瓒、西凉的马腾和韩遂、司隶的李傕和郭汜……各方势力或忧虑、或畏惧、或敬服、或是想依附、或是想连结,想法不尽相同,而唯有的共识是——王旭已经成为诸侯中的霸主。
西川的局势就更加微妙。
刘璋麾下的不少将领和老臣冒死进谏,直言说荆州军攻破东川汉中后必定袭取西川,希望刘璋能不计前嫌,果断出兵救助张鲁,但更多的人则是反对。
这些人有的是心怀怨愤,打从心底里希望西川易主,有的是明哲保身,不愿搅进危局,有的是被谍影策反,选择默然旁观,有的是不满刘璋懦弱,懒得跟他谏言,有的是畏惧荆州军,不敢正面对敌,企望能苟安,总之什么都有。
刘璋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凝聚众人,更不知道怎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不是说换批人掌权就可以,若问题源头没有解决,换批掌权人只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是时刘璋不只会引来当前掌权者的敌视和反抗,而且扶持起来的新人说不定私心更重。
这种微妙而复杂的局面令刘璋束手无策,甚至于他自己都没有明确方向,但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有几斤几两,再加王旭送来的金银绢帛和书信令他找到自我逃避的借口,因而暗暗存有侥幸之心。
“荆州暂时不会打西川,我只需要据险以守,保证西川安稳富足便好,今后的事就今后再说。”
普通人或许能用这种态度处理问题,但作为西川之主的刘璋抱持这种态度就直接导致西川更乱,其内部的矛盾快速激化,人心愈加散乱,等到荆州军抵达西城时,变故首先在军中爆发。
沈弥、娄发和甘宁等主战将领原本就对刘璋直接继承刘焉的职位感到不满,认为他没有得到朝廷任命,也没有得到百姓推举,乃是私定,再加刘璋展现出的能力和态度令他们失望至极,因而迅速带领麾下将士发起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