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勾动地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既看到事物白的一面,也坦承接受事物黑的一面,为天下人做了一个榜样。
作为榜样,能够正确掌握世界观,永恒的德行不会差失,复归于混沌无极状态。
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还安守卑辱的地位,成为天下的川谷。
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有大功而能谦卑虚怀若谷,使天下复归到璞玉原木的完整状态。
朴一样的璞玉原木,可以打磨成各种器物,这样就形成了世间万物。圣人遵循天道之朴,就会成为百官之长,达到完整统一的天下大治。
第二十九章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
上古时代想要天下统一,推举君王,是为了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我看是不得已而为之。
天下是道生成的一个神奇玄妙的器物,不要违背它的运行规律。
违反道规律的,就一定会失败;紧紧抓住不放手的,反而会失去。
万人万物秉性不一,有的跟随你,有的走在你前头;有的嘘声四起,有的吹捧你;有的强壮,有的软弱;有的积极,有的懒惰。
所以圣人会去除过分贪图享乐,去除过分追求奢华,去除过分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失去天下。
第三十章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按照规律去辅佐君主的人,是不会靠武力来征服天下的。动用武力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丛生;大战之后,必有灾荒。善于保全的人只求达到目的就行了,不敢靠武力谋求强盛的名声。胜利了也不自恃,胜利了也不炫耀,胜利了也不自傲,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胜利了也不逞强。事物进展到极点了就会走向衰败,没有限度地追求,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很快灭亡。
第三十一章
原文: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军队,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人民讨厌尚兵黩武,所以有道之人不使用它。
君子平时应该居安思危,贵在保持战斗意志;使用军队则贵在保持冷静。
军队,非谦谦君子之器,是国家预防不测的机器,在不得已时必须使用,淡然不热衷处之,战胜了也不光荣。
以战胜为美者,无异于视杀人为乐。
视杀人为乐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稳操胜券的战役需要勇猛,前途未卜的战役需要冷静。
偏将军的使用侧重勇猛,上将军的使用侧重冷静。战争难免牺牲,故以丧礼壮行。
战争会杀人众多,以哀痛的心情对待参战;
战胜了,以葬事礼节对待那些战死的人。
第三十二章
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恒常的,没有名的,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不服从的。
侯王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世间万物将会自然地归从于它。
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自己降下甘露,人们没有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分布。
取得了天下,制定了名,随之各种名份的确定了,人们争权夺利,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了就能不消亡。
道与天下的关系,如同河川溪水与江湖大海的关系,要使天下长治久安,需要遵循道。
第三十三章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了解洞察他人,是睿智的,能反观内照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是明白通达的。
胜过别人是有力量的,但超越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需要更大的意志与力量。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一个坚强努力不怠的人,必定有着一个很强的志向。
不迷失自己的方向,以道为根本所在的人,才能长久。虽然肉身死掉了,但其精神永远活着,不会逝去,才是真正的长寿。
第三十四章
原文: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包容,无所不能。万物依赖它生养,而从不推辞,功成名就时候也不标榜自己有功。
大道养育了万物而不去主宰,保持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
万物都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是万物之主,可以称它为“大”。
正因为它一直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它的伟大事业。
第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悟道得道的人有阔大的气象,天下的人都会向往。
向往聚集在道的气象里,相互不伤害,平安太平和谐。
音乐与美食,人们欣赏完吃完就停止了。
大道尝起来是淡而无味的,用肉眼看不够,
用耳朵听不够,
但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三十六章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要进行收紧前,必定暂时进行相应的舒展;
在要弱化敌人时,必定暂时使之过份恃强;
要废除敌人之前,必定暂时使之过份骄兴;
如果需要得到,必定暂时给予;
这是隐而不见的智慧。
以柔弱胜刚强之道。
鱼不可以离开深渊,国家的威摄力量,不可以四处弦耀张扬!
第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大道”常常是顺其自然,不妄作非为,但世间没有哪一样不是道所化育的。
侯王将相若能坚持学道行道,老百姓就会上行下效,自我化育,充分发展。
化育发展过程中产生贪欲时,我就用道的“无名朴”来镇住它。
如能做到不争名夺利,朴素诚实,就不会产生贪欲。
没有了贪欲和非分之想,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天下将自然安定,天下自然就会安宁了。
第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最高的德,隐而无形,不处处标榜,这样是有德的。
低下的德,时时刻刻都不忘挂在嘴上,处处标榜,这样是无德的。
上德者遵循天地之规律,不去失常妄为,所以没有什么需要去干预。
下德者表面上遵循天地之规律,却制定出来很多人为的准则,所以不得不到处手忙脚乱去干预。
重视“仁”的人施恩于别人,多是无意而为;
重视“义”的人帮助别人,多是有意而为;
重视“礼”的人讲究繁杂的礼数,如果得不到人的响应,就会卷起袖子,强迫人就范。
所以说失去了“道”后,才有了“德”,
失去了“德”后,才有了“仁”,
失去了“仁”后,才有了“义”,
失去了“义”后,才有了“礼”。
“礼”,是忠信不足的产物,处处讲礼,从某种程度讲是社会开始有祸乱了。
智辩之人,后天学来的有些巧辩知识,对道来说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要保持厚道,不要刻薄;
要保持朴实,不要浮华。
所以要懂得取舍,不能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