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第2/27页)
郑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1礼:指礼节、礼仪等道德规范。2和:和谐。3先王: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的帝王。4斯:此,这个。5由之:顺随和谐。6节:调节。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贵在和谐。古代君主的治国政策,好就好在这里。但是事无巨细都迁就和谐,有的地方就行不通。因为只注重和谐而不知道用礼节调节,是行不通的。
【原文】
有子曰:“信1近2于义3,言可复4也。恭近于礼,远5耻辱也。因6不失7其亲,亦可宗8也。”
【注释】
1信:诚信,信用。2近:接近,符合。3义:道义,正义,大义。4复:实践,实行。5远:远离。6因:遵循。7失:背离。8宗;指因袭,代代相传【译文】有子说:“讲信用有符合于义,信义之言话才能贱行。恭敬要符合于礼,如此才能远离耻辱。遵循义礼就不会背离自已的亲人,这样也就可代代相传了。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1饱,居2无求安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4有道5而正6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求:追求,贪图。2居:闲居,生活。3安:安逸,享乐。4就:接近。5有道:指有道德的人。6正:使动用法,使 ……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要贪图吃喝,在生活方面不要贪图享乐;办事勤快,言语谨慎;结交有道德的人并保持自己的行为端正,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原文】
子贡曰:“贪而无诌1,富而无骄2,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4往而知来者。”
【注释】
1诌:巴结,奉承,诌媚。2骄:骄奢。3《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奥》篇。切:把骨头做成各种形状;磋:把象牙做成各种形状;琢:雕刻玉石;磨:打磨生光。原诗形容一个表年男子像切磋琢磨过的象牙玉石般美丽而有文彩。4诸:“之于”的合音。之:代词,代“道理”。于:介司。把。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诌媚,富裕而不骄奢,这样的人如何呢”孔子说:“可以,但是不如贫穷而仍然快乐,富裕而喜好礼节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既切之又磋之,既琢之又磨之一样,精益求精’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谈论《诗经》了,你已经可以通过学习前面的知识而领悟后面的内容了。
【原文】
子曰:“不患1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2也。”
【注释】
1患:忧虑,担心。2知人:有两种解释:一是了解别人。一是被人家知道。译文取后一种释义。知:被动用法,“被……知道”。
【译文】
孔子说:“只要德才兼备,出类拨萃,就不怕人家不知道自己,就怕自己德才不备,没有特长不被人家知道为政第二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推行德治,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群星都会环绕在周围。”
【原文】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指“不虚假”。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精义,就是‘不虚假’。”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管理。
2齐:规范、约束。
3免:避免。
4耻:羞耻之心、耻辱感。
5格:遵守规矩。
【译文】
孔子说:“如果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理治百姓,使用严酷的刑法来管束他们,老百姓便会只求免于遭受刑罚,失去耻辱感;如果用道德教化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就会从内心里守规矩了。”
【原文】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开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众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释】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引申为自立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再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的左右的事情,命运。
5耳顺:一般而言,指接受并正确对待批评意见。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礼制、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岁便下决心学习;三十岁就能够自立;四十岁就能够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看待批评;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触犯规矩。
【原文】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子告之曰:“孟孙4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
2无违:不违背。
3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
4孟孙;指孟懿子。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违背礼。”年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具体指什么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来敬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来埋葬、祭祀。”
【原文】
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2。”
【注释】
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
2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子。疾,病。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何为孝。孔子说:“对父母,要做到使他们只为自己生病而操心。”
【原文】
子游1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孔子的学生。
2养:音 yàng。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只是赡养父母。然而,即使犬马也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1难。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馔3,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脸色。
2服其劳:服,从事、担负。服其即服侍。
3馔:zhuàn音,意为饮食、吃喝。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的孝敬是对父母始终和颜悦色。有事情时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这就可以称作孝吗”
【原文】
子曰:“吾与回1言,终日不违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1回: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2不违:不反对,不提相反的意见。
3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与他人讨论学问的言行。